新天天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一百一十六节 税制改革(1)

第一百一十六节 税制改革(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是从印度来回一趟,冬去夏回,或者夏去冬回,就是半年时间,半年收入一百万两,依然难以满足财政需求。

其实收取赋税是最现实最合理的方式,毕竟是农业社会,农业是第一大产业,对农业免税的结果必然会发生财政危机。

英国人给周琅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康华利在东印度公司领土上全面推广印度传统的柴达明尔制度,将包税权卖给一个个印度包税商,将整个孟加拉的土地税都包了出去,定的保税金额很高。但是其中一个孟加拉管区的总税额就定为了268万英镑,折合804万两白银,改革后第一年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榨取到的税收就提高了83%,接近一倍。

还通过收回不肯缴纳保税的印度土邦领主的收税权,转包给愿意缴纳更高税收的商人,结果大大提高土地税。在新占领的地区,推行越来越苛刻的税制,来更有效的榨取财富。

比如1792年开始在马德拉斯管区试行莱特瓦尔地税制,在这种税制下,印度农民缴纳的地高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主要内容为:以农民(公社成员和小地主,不包括佃农)为其实际占有土地的纳税人,他们被承认为土地所有者;处于实际耕种下的土地纳税,估定税额的办法是,先对整个农田估税,再定到每块土地,税率为净产量的95%,换算为总产量的45%左右;税率是非永久性的,可以改变;牧场、荒地归国家所有(东印度公司所有)。

1822年又开始在印度西北新征服的土地上推行马哈瓦尔地税制,具体内容是:按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定税,土地原为封建主占有的,即以封建主为纳税人,原为村社集体占有的,即以农村公社为纳税人;纳税人有土地所有权;在地主为纳税人的情况下,税率为地租额的 83%,由村社共同纳税的地产,税率为净收入的95 %;税率是可变动的,非永久性的。

另外英国人还有其他的榨取方式,比如对印度手工产品征税,出口征税等等,还利用每年的税收结余直接采购印度产品返销英国,原本东印度公司来印度贸易,是带来真金白银,换取胡椒、宝石等印度产品,现在直接通过榨取印度人的税收,反过来采购印度的商品,这等于白白拿走印度人创造的物质财富,1793—1812年,用税收结余购货价值达25134672英镑,平均每年1332877英镑。

据现代史学家估计,1757—1780年英国人从孟加拉掠走的财富约值3800万英镑,1757—1815年从印度掠走的财富总计约达10亿英镑。

福建的人口跟孟加拉人口差不多,经济发展水平也差不多,如果狠下心来搜刮,一年弄来800万两银子,什么财政危机都解决了。

可英国人榨取的是殖民地,可以不计后果,周琅面对的却是国人,他必须为长远打算。至少他不能接受在英国疯狂榨取下,孟加拉爆发了人为的饥荒,饿死三分之一人口的后果。

周琅如果推行极端的税制,无论英国人在印度推行的哪一种税制,最少也要拿走地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相比在中国,地主一般是拿走佃农收入的一半,政府拿走十分之一左右,现在让地主们把他们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交出来,他们绝对会起来反抗,就像满清入关之后,金圣叹那样的士子们拒绝纳税而去孔庙哭庙;就算能镇压下去,可是政治后果太严重了,像满清在江南屠杀抗税的读书人的哭庙案之后,历史上向来最柔弱的江南知识精英中,如张煌言、王夫之之类的名士,竟能坚持抗清到底。

此时正是周琅跟满清争夺人心的关键时刻,如果镇压地主阶层,造成漫长的内乱和地主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斗争几十年,这机会成本周琅承受不了。

政治上,不但不能加税,反而为了拉拢土地精英阶层,还得不断的免除赋税。

在丢失农业社会中最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地税之后,贸易和关税又无法弥补财政缺口,金融市场完全缺失的情况下,周琅发现除了进行税制改革之外,没有别的缓解财政危机的好办法。

于是他再次向王辅茞提出,要在福建全省各地建立统一的商税征收机构,向每个县,每个镇,每一个集市,都派遣收税官,让他们直接向商人收税,然后直接交付省府。

周琅并没有破坏福建省的建制,占领福建之后,福建省依然是福建省,省府就是周琅的统治机构,王辅茞是这个机构中地位最高的文官,福建巡抚。

之前财政最紧张,还没有缴获福州赃款的时候,周琅曾经就向王辅茞提过,在凤山县广泛设置商税机构的建议,但当时王辅茞拒绝的很干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