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小说无删减免费阅读 > 第一百九十章:死不足惜

第一百九十章:死不足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纪纲其实早已知道不对劲了。

此时陛下责问。

他不断地促使自己冷静。

他心知肚明,眼下但凡回答错了一句,都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他能说,这是陛下暗示臣一定要拿下宁王的吗?

这句话便是死也不能说,毕竟不说,可能只掉一个脑袋。

说了,便是掉一地脑袋了。

可又该如何解释呢?

他心里悲哀。

若是以往,没有张安世,即便是宁王冤枉又如何?

陛下已怀疑他谋反,这宁王就必死无疑。

可哪里想到,张安世却直接出来逆转此事。

一想到如此,纪纲便忍不住咬牙切齿。

如今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自己了。

纪纲道:“臣……万死之罪。”

朱棣回头:“万死?这些话,你说多少次了?”

朱棣面无表情。

其实朱棣并不责怪纪纲强迫宁王。

毕竟他虽未下旨,可也是有所暗示的。

纪纲敢于这样做,甚至还有功劳。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家伙竟是如此愚蠢,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被人耍得团团转,真是颜面尽失。

倘若此人稍有几分张安世这般的严谨和聪明,又何至于到这样的地步?

纪纲欲哭无泪:“臣……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突然说出这句话。

倒是令朱棣脸色微微一沉,而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是吗?”

纪纲稍稍定神:“臣……一定给宁王殿下一个交代!”

朱棣背着手,似笑非笑,而后看向宁王朱权道:“十七弟,意下如何?”

朱权只道:“臣弟拭目以待。”

朱棣道:“很好。”

他澹澹道:“滚出去。”

这三个字,说不出的厌恶。

纪纲叩首,此时却一点也不觉得轻松,他很清楚,自己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很重很重。

他乃是皇帝的鹰犬,而且立下大功,这一次犯下这样的事,必须得有一个结果。

可很显然,作为功狗,他是不能让陛下陷于不义的,不能让人说陛下屠戮功臣。

所以……有些事,他得自己来了断。

于是他死灰着脸道:“陛下……臣……告辞。”

说着,失魂落魄地站了起来,而后慢吞吞地走了。

朱棣眼角的余光,只扫视了一眼纪纲的背影。

很快,他就收回了目光,好像并没有将纪纲放在心上一般。

他的目光又落在朱权的身上,勉强笑道:“十七弟好不容易来了京城,该多住一些时日,我们兄弟好久没有叙旧了,当初皇考命你我镇守边镇的时候,我们一同出击漠北,那个时候……是何等的亲密无间,如今……反而显得生疏了。”

说着,他又道:“奸贼作乱,离间你我兄弟,朕为此十分不安,也希望十七弟不要记在心上,若是十七弟还有啥不满意的,你但说无妨,朕改。”

他的态度很卑微。

朱棣对待亲戚大抵就一个态度,只要你不谋反,就什么都好说,毕竟我朱棣当年靖难,可是打着为受难的宗亲们报仇的旗号。

何况,他确实对不起人家。

朱权叹息道:“哎,家卷受了惊吓,如今甚是不安,臣弟入宫,他们心里只怕也是焦灼,还是先让臣弟去鸿胪寺,安顿家卷,其他的事,再从长计议吧。”

朱棣微笑道:“如此甚好。”

接着便看向亦失哈:“传旨鸿胪寺,若是招待不周,朕决不轻饶。”

亦失哈忙道:“奴婢遵旨。”

朱权随即告辞,临别时,他看一眼张安世,脸色缓和,微笑着道:“这一次,若非安南侯搭救,只怕本王已是身首异处了,大恩不言谢。”

张安世朝他点头:“殿下客气,下官不过是忠于自己分内之事而已。”

朱权点头,随即告辞而出。

见朱权一走,朱棣便背着手,像是压抑了很久,突然爆发似的,一脸的怒气冲冲,口里骂骂咧咧:“入他娘,差一点点,朕就成了昏君。这些人……实在可恨,朕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那陈瑛,看来再问不出什么来了,满门抄斩吧,与这陈瑛勾结的商贾,也一并诛杀了。”

张安世道:“是。”

朱棣又道:“至于十七弟……他娘的,朕这回真是脸都丢尽了,锦衣卫……无能到了这样的地步,要他们有何用?”

张安世只微笑,没吭声。

朱棣却是看着他道:“你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没有什么看法。”张安世道:“锦衣卫不是没有用,只是办事的方法有些粗糙了。说到底……几乎所有的锦衣卫,与其说是在捉拿乱党,不如说是在揣摩圣意……”

朱棣下意识地点头,他对此颇有几分认同。

有没有罪,其实锦衣卫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陛下希望有没有……

又或者……不如多栽一些赃,把桉子闹大,闹得越大,就越显出自己的能耐和功劳。

朱棣道:“内千户所,钱粮要增加,人员也可增加,你需多少人,报给朕,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武官,不需报朕,你直接来拟认,事后,奏报给朕即可。”

说罢,朱棣想了想,便又道:“那幕后之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些人,实在是心机难测!朕起初原以为是蟊贼,后来方知是大盗,再后来却发现,越来越不简单。这些人一日不剪除,真是一日都寝食难安。”

张安世道:“臣还在查,还有一些关键的地方需要梳理。请陛下放心,再给臣一些时间,臣与内千户所,一定想尽办法查出来。”

朱棣道:“若是能彻查出来,便是大功一件。”

说着,朱棣落座,又道:“朕确实有对不住宁王的地方,这一次,只怕他的心里对朕就更有怨言了。”

“陛下的意思是?”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朱棣瞪着张安世怒道。

张安世道:“陛下的意思,就是臣的意思。”

朱棣冷笑:“你不知朕的意思,如何知道朕的意思就是你的意思?”

张安世:“……”

朱棣道:“你不会认为,朕会将错就错,索性借此机会,铲除宁王吧?”

张安世:“……”

朱棣摇头道:“不能这样干,朕是天子,虽然有时候,少不得干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可这样的事,却是万万不能干的,如若不然,朕与建文的削藩有什么分别?”

说着,朱棣冷冷一笑:“宁王没有反心,已是令朕十分欣慰了,终究还是当初在一起横扫过大漠的兄弟啊。当然朕确实也忌惮他,换一句话来说,他能被朕忌惮,也是他的福气。”

张安世看朱棣絮絮叨叨的说这说那,便晓得朱棣的心情十分纠结。

于是张安世笑着道:“敢问陛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朱棣叹了口气,道:“自然是让他回南昌府去。”

张安世道:“陛下不怕放虎归山吗?就算宁王不反,可迟早……将来他的儿孙们,未必肯咽下这口气……”

朱棣眼眸闪烁,抬眸道:“你有主意?”

张安世便道:“天下这么多的藩王,陛下,太祖高皇帝仁厚,对自己的亲族太好了,他舍不得让自己的儿孙们吃苦,所以给予宗室的条件过于优厚。臣……算过一笔账。”

朱棣默不作声。

张安世接着道:“你看太祖高皇帝,生了二十六个儿子,活下来的,也有近二十人,而他们又开枝散叶,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次子则承袭郡王,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紧接着,又是敕各种奉国将军和辅国将军,臣以为,照这样下去,不出十代,这大明的宗室子弟,就会有近十万之众!”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中山靖王的,只活了五十多岁,可是生下来的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人。这样下去,天下的民户不过数千万,要养活的宗亲,各种亲王、郡王、县主、将军十万之巨。按照太祖高皇帝所定下来的俸禄,还有田庄的赐予,便是将整个国库都给他们,也远远不够。”

顿了顿,张安世继续道:“这样多的人,若是有人心怀异志,朝廷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他们进行监视。可若是没有大志的人呢,却成日醉生梦死,每日锦衣玉食,娶妻纳妾,犹如行尸走肉一般。难道……这些是陛下所期望的吗?”

“现在许多亲王还在,当初太祖高皇帝养育他们,他们倒是还有几分本领,譬如宁王,即便是那代王朱桂,也是弓马娴熟。他们之所以有异心,无非就是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罢了,可一旦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本领,朝廷又难免不放心。只是臣还是认为,宗亲的国策,是无法长久的,迟早要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

朱棣耐心地听完张安世这么长的一番话后,幽幽地点头道:“朕岂会不明白?只是朕决不能负宗亲。”

他的态度很明确,别人可以这样干,他朱棣不能这样干。

张安世了解朱棣,所以并不意外他的答桉,便道:“那陛下为何不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呢?”

朱棣不解地挑眉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安世道:“陛下还记得汉王吗?他现在在安南,每日只想着为咱们商行开疆拓土,觉得每天都很充实!你看,现在他不但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且还能为陛下挣来源源不断的钱粮。不只如此……还可为我大明开拓疆土。”

“他人在域外,对陛下和太子殿下,甚为想念,从前太子殿下在汉王的心目中,就是绊脚石一般的存在,总觉得若没有太子,他便可克继大统。可如今,他却依赖太子殿下,因为在那遥远的地方,必须依靠陛下,依靠太子,还有商户对他的资助,才能完成他的夙愿。这……其实和周朝时的分封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初,周朝将大量的宗亲分封天下各处,现今我大明,岂不也是如此?这关内,便是当初的关中,当今的域外天下,便是当初的九州之地,分派诸侯,给予他们兵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国主,总督一方,如此一来……对我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朱棣皱眉道:“可这周朝,毕竟也亡了。”

张安世道:“周有天下八百年,历朝历代,谁可匹敌?”

顿了顿,张安世又道:“何况若天下诸侯,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尤其是将来,陛下的儿子、孙儿、曾孙,也将一个个分封出去,即便将来天下有变,当真出现了大乱,那么……八百年之后,得天下者,十之八九,怕还是太祖高皇帝或者陛下的子孙。”

朱棣为之动容。

其实这些话,张安世说给任何一个明朝的皇帝,只怕对方也觉得他是白痴。

唯独朱棣这个开创了下西洋,征伐安南,横扫漠北,开创过无数前人和后人都没有做到的皇帝,似乎对此有了几分兴趣。

朱棣犹豫地道:“朕总不能强迫他们往那蛮荒之地去吧。”

“这个容易,先立一个榜样。比如宁王殿下,归还宁王殿下所有的护卫,让他重掌兵权,带人出镇域外,让其他的藩王看看,与其在这苟且,不如出去自己打一片天下。”

朱棣睁大了眼睛,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你的意思是……”

张安世道:“得让大家看到甜头,到时,陛下不需开口,那些藩王怕也要起心动念了。太祖高皇帝的诸子们,没几个怂货。可若是拖延下去……”

这话在此打住,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