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边的刘尧知道袁术此人乃一小人,好大喜功之辈,口中虽不敢其心中必然记恨,原先还想给公孙瓒一个警告让他注意下袁术。但刘尧想了一会,却是不以为意,你袁术,冢中枯骨而已,早晚讨而擒之!
“诸位将军,且移步帐中,吾等要好好地商议一下攻取虎牢关的战事!”袁绍的部将颜良受了袁绍的命令前来邀请大家进场。
“礼当如此!”众诸侯齐应道。
“多谢各位盛情,然我公孙瓒还有事要做,就不打扰各位,今日一见诸位,实乃幸事,苦不能把酒叙谈,遗憾之至!就此告辞!”公孙瓒拱手推辞。笑话,和你们一起,能有什么作为?当饭吃还是当兵使?我干嘛做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公孙将军打算回北平了?”曹操疑惑的问道。
“哈哈,攒却是怕我大军没有粮食可食!多谢孟德兄美意,告辞!诸位,告辞!”言罢,冷冷的扫了一眼袁术。袁术正是联盟总督粮草的,众诸侯哪不明其意。
“如此,操就不再挽留公孙将军了,一路保重!”曹操见公孙瓒去意已决,也不好再挽留。
“告辞!”众诸侯心中也遗憾公孙瓒一去,却是少一大助力。转念又一想,闻此人所言,怕是还要与董卓周旋,心中也就释然,拱手相送。
“虎牢关外有二十镇诸侯,上下四十万大军,被俺董卓打的是落花流水,死伤大部。可还有些残余,可能要进犯京城掠夺圣驾!所以,我京师是不得不防啊。哦,对了,近日有童谣说,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迁都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好,说的真好!东都洛阳,历经二百年,气数已尽。我董卓夜观天象,见帝气旺于长安,所以,董某决定,护驾西幸,迁都于长安!那么,各位百官公卿们,都快快准备,促装起行吧!”
董卓在听闻朱元璋败退逃回虎牢关后,就在京城聚齐百官,商议迁都一事。然却丝毫不言大败之事,只称诸侯之难,止残余尔。若众诸侯闻得,怕是要笑掉大牙矣。你董卓也会夜观天象?当我们是三岁孩童不成!百官无不在心中骂道。
“禀太师,自从黄巾起事后,连年兵戈,早已将长安化为一片断壁残垣。太师如果西迁长安,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万万不妥啊!恳请太师明查。”司徒王允奏道。
“呸!你懂得什么军国大事!迁都长安乃是中兴大汉王朝,那是百年大计!洛阳暗,长安明!迁都长安就是弃暗投明!”董卓见其阻止,顿呵斥道。
太尉周辟出列禀道:“王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百姓多流移,百无一二也。今弃宫阙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况洛阳朝廷命脉,如此关天之事,乞盼太师慎之再慎哪!”
“慎之再慎,我董卓有什么不慎重了?那长安有函谷关之险、陇山之佑,建宫用的木材砖瓦,唾手可得,半月之内,就可再造一座皇宫。哈哈……至于长安百姓多流失,这个却是好办,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以充之!”
“那洛阳城中百姓,又能够如何处之?”司空荀爽问道。
董卓不屑的道:“贱如草芥,爱死爱活,我董卓为百年大计,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随他们去,随他们去!”
“既然太师的迁都大计已定,请问,何日起行啊?”司徒王允问道。
“哈哈,此才是你们大臣该问之话!某家做事,向来雷厉风行,明日午时,便引军迁都往长安!”
“如此之举,乃是祸国矣!我周毖素闻你王允乃大忠之人,颇有贤名,不想与这董贼也是一丘之貉,竖子误国矣!”尚书周毖愤然出列,以手点指董卓、王允大骂道。
“匹夫敢尔!”董卓闻言大怒,抽腰中剑,当面击去。那周毖乃一文士,如何当得?只一剑,就被董卓砍杀,“莫非我董卓的剑不利乎?这贼子定是私通袁绍,阻我大计,图谋不轨!众位,谁还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某在这听着呢,说啊!”董卓挺剑怒视百官,厉声喝道。百官无不战栗,哪还敢再说旁言,懦懦的附合,“全依太师所言,臣等遵命。”
“启禀相国大人,中书侍臣贾诩有对于迁都这事举手赞成。这迁都是好事,可是我们要是留下一个烂摊子样地洛阳的话就不能离间关东诸侯。相国大人,要使关东诸侯发生内斗,这个完好无损的洛阳城就是关键。”贾诩按照他们之前的约定这时候出来说话了。
尚书周毖就在不久因为反对董卓焚毁洛阳城而被杀,而贾诩这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反对董卓的决议,百官看着董卓都认为他一定会暴起顺手也罢贾诩给劈了,都在为贾诩捏着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