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和杨平不断的催促杨宁早点成亲,村长甚至以要将杨宁逐出小杨村作为威胁要求杨宁早点成亲。杨宁并不反对成亲,但是并不想这样的迅速草率;思虑多次之后杨宁还是答应了村长婚事定在入秋。
杨永水的大女儿许给了吴桥集的一个大户,男家有几十亩田,住在吴桥集上有一个衣缎铺子。从定亲到成亲只有一个月。婚事办的热热闹闹、女孩走的哭哭啼啼。唯一的遗憾是婚礼当天男方的一位宾客随口说了句女孩都18岁了、年龄大、是大姑娘了,结果被小杨村的村民狠狠的骂了一顿。
杨永水嫁女后的第十天,杨宁成亲了。小杨村村民热热闹闹的去吴桥集把村长的外孙女迎了回来,是一个朴实小姑娘,憨厚木讷了一点,圆脸大眼、脸上的皮肤带着很重的小麦色。杨宁倒也没有背负什么现代人所谓的道德感,婚礼的当天就圆房了。第二天早上杨文氏跪着向杨平敬了一碗茶、喊了一声“爹”,直接把杨平激动的泣不成声、欣喜万分,可是杨宁还是没有喊杨平一声“父亲”,只是默默的半跪着给杨平敬了一杯茶。杨宁想着原世里的父母,心里还是放不下。
杨宁的岳父文青山是一个本分的商户,人很老实;家里有几亩水田,在集市上有一个果子铺子,人很实在,但也是有些木讷。杨宁送妻子回门时也只是大方的喊了一声“岳父”,文青山倒也没有介意。
转眼间杨宁来此世已有一年多了,对原世的思念却愈发的强烈起来。莫名的来到此世,杨宁对此一头乱麻,无数次的思索依旧不得头绪,思考着其中的原因;穿越从来就不是小事,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选择和因由,但是却没有人去告诉他,未知的莫名其妙足以充斥他的整个大脑,但是却连个能探讨原因的人也找不到!
秋天的山花红艳艳的一片一片,庄稼地里成片的金黄或黝红,那是稻子和高粱的颜色。这是杨宁来到这里后看到的第二个秋收了。
差役总是在秋收后及时的到来,税役的数额略有增长但是不多,毕竟今年是个好年成,收成很好。带队的差役是乡里的的公人,也是乡里唯一的公人,其他差役都是县里临时派下来的。既然熟识那么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杨宁陪着差役在村口着茶聊着天,村民们主动运来税粮,然后差役们高高兴兴的押着粮食而去,只是杨宁私下里给了认识的公人二十两银子。杨宁很庆幸,村子里堆积如山的家具没有差役看到过,不然还不知道要多交多少赋税呢。
家具的滞销已经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的愁绪,尽管经过一年的家具生产和销售小杨村实际上已经成立较为富裕的村庄,这一年来家具和蘑菇的总收益已经达到了当年庄稼收益的五六倍还不止,家家都穿上了布衣布鞋,养上了大群的鸡鸭鹅羊,地窖和地道里也囤积了足够食用两三年的粮食,村民们个个面色红润,但是没有人会嫌钱咬手,村民们都想做更多的家具、卖更多的钱。
和村长商量后杨宁决定去外地走走,打开家具的销路。杨宁告诉村长,人口、土地、财富,只要有了这三样小杨村很快就能成为世宗大族、一地豪强,才能有力量让孩子们都读上书、成长的更好;而这些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多做家具、卖更多的钱;村长深为赞同,于是杨宁决定带铁柱、杨永水等几人一起去县城转转看。
出门的日子,青山绿翠草青黄、天宽地阔与云平,山中已有云雾渐起、平地上却是一望无尽,毕竟庄稼都已收获完;开始枯黄的草地也开始带上了露水。杨文氏倚在杨宁的身旁,“当家的,出门在外当心一些,千万别病了!”。而另一边铁柱的妻子、山子和杨兰在和铁柱一一惜别。
乾平十五年秋末冬初,杨宁大喊一声“出发!”,三人大步向村外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