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闲聊的倒是十分开心,过了没多久朱国相也已经赶到,本来兴致颇高的走进书房准备拜见杨泽,可是却见到了李荡。
“公公,为何李荡也在此,今日商议的乃是机密之事,李千户在此恐怕不符合规矩。”朱国相一进门便看见了李荡,顿时没得心情没好气的道。
“朱指挥使多虑了,如今北营也是我们凤阳的金锐,正事因为今日商议的事情至关重要才正需要李千户和北营的议。”杨泽解释道。
“哼!难道其他营的就是吃干饭的,就比不上北营了?”朱国相更加气愤的道。
“这件事情,我已经决定了无须再说,如今事态紧迫我不想在这里浪费口舌了,还是商议要紧之事要紧。”杨泽忍无可忍对朱国相的态度颇为不满。
“杨公公竟然决定了,属下遵命就是!”朱国相道,虽然和杨泽不和但是碍于杨泽权势的压力也不敢太过得寸进尺,不然到时候翻脸对自己可就划不来了,只好向他妥协。
“好,那么我就把事情在介绍下吧!今日召集你们主要是因为不久前刚刚送来的密保,贼军在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的带领下集合13家义军72营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大会于荥阳,准备攻打荥阳。而朝廷也任命大将洪承畴为兵部尚书,节制全国兵马准备围剿贼军,朝廷命附近的城乡协助剿匪。而我们凤阳距离荥阳不算遥远也就是十来天的路程,今日召集大家就是为了商议对策,如何协助朝廷大军剿匪。”杨泽拿出朝廷下发的文件给朱国相和杨泽看了看,又一边解释道。
荥阳大会在历史上还是颇为出名的事件,荥阳大会指的是在今郑州市荥阳境内的一次起义军大聚会,聚会的时间是在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的冬天。当时,为了粉碎明王朝“围剿”,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义军72营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为了商议打败明军的大计,全国的农民起义军在荥阳聚会,商议良策。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当时,著名的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左金王等人都来到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李自成锋芒初露,脱颖而出,他提出的作战建议受到了大家的肯定,由此确立了农民起义军长时期内的正确的战略方针。也就是从这次荥阳大会开始,明末的农民起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随后,高迎祥和张献忠率领起义军的主力东进抗敌,一路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并且一举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军威大振。荥阳大会使得李自成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初露头角,并且指明了农民起义军今后的战略向,为最终推翻明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尤其是在农民起义的光辉历史中,荥阳大会很值得关注。
李荡当然知道凤阳大会只是起义军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重大,在统一正确的指挥下荥阳很快就被攻破,而且贼军接着就快速的突袭了凤阳,而朝廷的大军却还来不及有效的组织围剿。荥阳大会对李荡是个警示,表示着凤阳已经面临巨大危机不在安全。
“有什么好商议的,待我集合人马自然杀的贼军大败而逃。”朱国相不屑道,自从上次李荡打败山贼后就很是不服,对贼军十分的不屑了,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自己对付他们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李荡一听倒是吓了一跳,历史上张献忠率部乘雾围攻明中都凤阳。镇守凤阳的明将朱国相领兵迎战。伪装入城的农民军将士乘势四处燃火,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官军遭内外夹击,阵势大乱,朱国相自杀,4000余名守城士卒被歼,张献忠随后焚毁皇陵楼殿。
如果任由朱国相带兵出击必定大败,到时凤阳陷落这里所有的人都难逃一死。
“我认为不妥,就算贼军再不济好歹也有20万大军,我们凤阳实力单薄自卫都尚且不足,绝对不可出击迎敌。”李荡连忙劝说朱国相。
“李千户难道惧怕贼军,不敢迎敌。”朱国相嘲讽道
“公公,我李荡好歹也是死人堆里出来的,那群乌合之众我李荡又有何惧怕。只是凤阳城地理特殊乃是皇陵所在而且......若是有个好歹,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冒险出击,而应该据守凤阳。”李荡道
李荡道清了厉害关系,杨泽也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李荡的话里的意思。中都凤阳是皇陵所在这是总所周知的事情,正是应为地理位置特殊才更容易成为贼军的目标。而且长平公主就在凤阳,但是除了杨泽和李荡其他的人却不知道。杨泽背着手来回走动这,显然有些犹豫不决。
“哼!贼军有胆攻打凤阳怕是活的不赖烦了,你怕他们我可不怕”朱国相就是不喜欢李荡,就是喜欢和他唱反调。
“我猜荥阳必定难以保住,凤阳的特殊贼军们必定也是知道的,以凤阳的富足,攻下荥阳后他们下个目标必定是不会放过凤阳。”李荡耐心的道。
“我决定,据守凤阳,城内的守军没有命令不可私自出击。”杨泽道。
李荡的一句话突然点醒了杨泽,贼军之中不缺乏聪明人,中都凤阳乃是皇陵所在龙兴之地,理特殊城中更是富商林立粮草充足,更是不缺乏生事显赫宗室皇家之人,他们府上更是富可敌国。贼军缺乏军饷钱粮,凤阳的富足必定会引来贼军。
“是!”两人道,虽然朱国相十分不满,但是也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