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间,常遇春便已经不再看向屋内诸位将领那诧异的眼神,经过了他们的身旁,走出了俘虏屋子内。对于常遇春自己而言,这俘虏即使是战败和投降的士兵,但也抹不去曾与自己为敌、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为敌、与元帅为敌的事实;所以其投不投降,作为朱元璋的将领,自己都有必要和义务,将其全部绞杀。
等到第二天天一放亮,众人似乎将昨日自己所见到的残忍一幕忘记,仍是充满着精神,斗志昂扬的看着小船行进的前方;对新的一题充满着期待,见到船的甲板上常遇春恢复原貌,与众人打招呼,甲板上的众人也以微笑恢复;
实则众人都很明白常遇春的杀降的心情,除了报复外,也有着对因战争失去生命的兄弟们 ,缅怀的一种方式,只是比常人表现得更为猛烈、更为凶残罢了。
打败了蛮子海牙的朱元璋,自然是江面上再也没有元军和水盗的阻扰,高掌远跖,也没有西面受敌的担忧,便再次亲自督军,与匆忙带着胜利返回的众位将领和士兵们,水军陆军一同,浩浩荡荡地进取集庆路。
此时蛮子海牙所率领的元军士兵所剩无几,自然是再也没有力量与朱元璋抗衡了;而那因这次战争,突然失去了父亲的陈兆先仍是不知死活,也不顾及手下的将士们的性命,仍是率领四万多人与朱元璋厮杀!
而这穷途末路的陈兆先哪里是凌振明、常遇春这些狠角色的对手,一场角逐过后,便被凌振明徒手拽马而下,从马上摔倒在地的陈兆先仍是不知死活的瞪大着眼睛看着凌振明,而凌振明却来不及理会其仇恨的眼神,急忙跳马而下,用他掉落的长矛将常遇春横劈向他脑袋的大刀抵挡住,虽然成功地将其抵挡,但其手中的长矛也因此重力而被劈断;
凌振明自己也倒在地上,额头上被大刀狠劈而下的气流所割出一道血痕,陈兆先见此状,便被吓得不敢再动弹;常常遇春见到自己伤了凌振明,战事也也基本结束,朱元璋还在亲自督军;便再无加害陈兆先的心,而是收起了愤怒的红眼,对陈兆先“哼”了一声,大步走上前来查看凌振明的伤势。
经过一番清点过后,朱元璋的军队这次一共收降了三万六千多人;被凌振明的挺身而出感动以及常遇春的蛮力所震慑住的陈兆先做为败军的头领,也愿意放弃陈见,自愿投降。
穿着金甲,骑在马上亲自督军的朱元璋见这陈兆先愿意投降自然是欢喜,先是安抚其失去父亲之心,说道:
“汝之家父虽然有背于吾等,却也在葛仙乡上,死于非命而汝又有与吾等为敌之意思,但吾乃谅解汝之心思,只要汝真心投降与吾,愿意为我,抛弃前嫌,吾等也会将汝之过错忘却,真心地接纳于尔等众人。”
陈兆先在朱军的众位将领面前,不再敢大声说话,只是低着头,小声地低语道:“小的明白了,小的今后,必定尽心尽力,为主公效力;就算日后会战死沙场,也是吾等之光荣。”
得到陈兆先的承诺后,朱元璋也不再多虑其是否真诚,只是与凌振明相视而笑,而常遇春则是略显不愉,不再看其柔弱的表情以及不愿意接受眼前的这个人,甘愿忘却自己父亲的生死,成丧家之犬,日后要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事实。
有了前车之鉴后,凌振明和廖永忠和徐达等诸位将领,都向朱元璋谏言说恐怕这三万六千的降兵实在太多,怕是疏于管理后又有他变;朱元璋在听取众人之言后,叹了口气,说道:
“去逆效顺,还有何求?”
话毕,便与众位将领从中挑选出五百余名勇士,并且令人给他们安排侍卫守住他们的住宿之处,使其暂时环榻而寝。到了晚上,睡觉之时,看起来,朱元璋只留冯国胜一人在自己帐中看守着,自己也卸甲登床,酣眠达旦;而实则是有凌振明带领的二十余人在暗中保护着他;但这举动却也成功地安抚了诸位将领的不安之心。
又过了数日,朱元璋又命令冯国用、凌振明两人,带着这五百名投降的士兵,作为先锋,骑着骏马奔驰到蒋山,投降的五百余人都没曾想过居然立即得到朱元璋如此的重用,还安排自己的义子和大将带领自己作为先锋,便都感激思奋地在与元军将占的时候,先登陷阵,击退了数百名元兵后,又长驱而去,到达了金陵城之下。驻守金陵城的仍是元军的猛将福寿,他在城下已经筑栅为垒,屯兵固守其下;
见到福寿严阵以待的样子,冯国用便与凌振明协商一番后,等待大军都到来后,便自己先亲自率队攻击其珊,与随后到来的凌振明、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次第踵至,你推我扳的,竟然硬生生地将元军的筑栅全部毁去。
金陵城下的元军见屏障被其毁去后,军心打乱,四处逃跑,原本还以为前来攻击的朱军部队都如张天佑等部队一样软弱的福寿,此番便不得不亲自督兵出战,但此时的元军已经被常遇春、徐达等将领所率领的精兵杀得七零八落的,福寿只有率兵暂时撤退。
而常遇春、徐达等人又怎肯放过这机会,乘胜追击,接连几天的猛力围攻,终于打开金陵城的一道缝隙,之后便率领着将士们一同杀入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