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京城武科举
2017-02-28 作者: 易二三
第72章 京城武科举
彭子晨则道:“一人再勇,恐怕也无法力斗百人。为将为帅自然不能轻冲敌前,武艺之说,似乎用处不大。卑职孟浪,大人不要见怪。”
常智平发表自己意见:“三国中张翼德一声大吼,吓退百万曹兵……”
“扯淡,即使是顺风的情况下,相距一箭之地,声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常智光道:“现在战场谁没个弓啊弩的,一个外表出众的大将冲在第一个。保证马上就变成刺猬。你当敌人都傻的,擒贼先擒王谁都知道。”
惠兰笑道:“大人似乎已经有所想法。”
“是哦,想法是有,只是不知道我随便这么一改,人家会不会有意见。”
“这个大人可以放心。武举算杂科。说白点,除了进士科大家都盯紧外。明科、算科等等大家还真没什么注意力。如果不是大人对鞑靼女真战局有所看法,即使当今公主也不会这么在乎这次武举。惠兰看公主选了这三人做考官,可是大有深意。主考蒋奇是老好人,老朽不堪用,只不过是提升下武举的重视程度。副考张逊,一个八品皇差,乃是公主的亲信。但是却入不了朝,这次派他为副考,看来有让他入主枢密院的心思,或者最少是笼络下新进将领。至于大人,公主不是不知道你花样百出,她就想你能想出个办法来真正选出几名将帅。”陈惠兰道:“惠兰一直收到京城传来的新闻,对这些事还是有点了解的。”
京城传来的新闻不少,但是能用的不多。主要是不能说。陈惠兰原先也不明白常智光为什么不让发。后来明白了,看现在很多大臣们对记者都很客气,问什么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说了不该说的话,报纸也不会刊登出来。而且适当良性暴光,让他们在京城和公主面前身价颇高,好处越多,他们就会越支持光明报。
“成!那我就折腾。对了!年后,衙门的事我管不了那么多。老彭你得好好配合下赵信。”常智光目前一是报纸,二是军工厂,三是安国商会。安国如今一派和谐,威望也够了,总算是能安排自己的事。
年节关扑,法定节假日。常智光出门随便扫了几个摊子,一干百姓看到常智光来了就收摊,早听说当地知县是个赌神。常智光见此情形也汗颜,自己这不就是去报社顺路玩玩嘛。对这个节日。常智光交代的指导思想是,维持秩序,保护但不鼓励,主要是避免强扑之事发生。
报社今天没人开工,放假一天。只有惠兰一人在忙着看州、县和京城发来新闻稿。
常智光进去,惠兰看茶后,常智光道:“我写一下,明天之内印出来。后天所有快马出发。各路军中投递四份。然后在一月之内,尽可能把全大明境内全部投递张贴。这样才有可能让大家赶上二月底的武举。你记下。”
“恩,大人请说。”
“武举分将举、帅举。将举最低要求:弓开二石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马上箭十中二。如有高强马上竞技者,要求酌情放松。帅举:识千字,知晓兵书、胆色过人、知人而善任……”
“大人!”惠兰提醒道:“将举可以,但是帅举似乎没有标准。”
“帅举进行我还得问公主行不行,先扯着。”帅就是战略制定者,大战役的指挥者。亦可成为局部地区的指挥官。灵活机动的用手中资源完成任务。为将就不用考虑那么多,说朝哪打,领兵朝哪打就可以。
“恩,惠兰记下了,大人继续。”
“将头名者奖百贯,帅者前五名奖五百贯。当场兑现!”
武举报名人数达到了武则天开武举以来最高。不仅有来自各地卫军的中下年轻军官,更有来自京军,甚至是乡兵中的士兵。民间习武者也跃跃欲试。一时间武举风头无两。二月的京城武举之风竟然掩盖了三月的科举士子们的风头。
于是不少大臣就有了意见,朱玉则是轻描淡写说,武举是一直举行的,常智光这举法也没有违反了祖制。声势浩大也是人家常智光的功劳。谁不满意可以自荐为科举主考。反正朝廷花费在科举上面的银钱绝对要比武举高上几倍。大臣们想想也有道理,也确实没有理由找武举的麻烦。
二月二十五号,帅举正式开始。在禁军校场,禁军环绕四面。三百名报名帅举的汉子笔直站立。几名主考官台阶上就坐,秦时风这老将也被常智光请来在一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