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闻言,心中蓦然一紧。他看看那伤的不轻的手,又看看杨陆凯脸上淳朴的笑,低了眼,转过身,慢慢向帐内深处走去。
“关于高监军……我会想办法的。”
二
几日后,崇祯采纳卢象升的建议,将御敌大军分为两路,宣大山西三万兵力划归卢象升,驻守昌平,关宁军四万兵力划归高起潜,驻守通州,两路兵马分居东北,各自待敌。
“你啊你,你耍这花招作甚!”高起潜回京述职,顺道拜访杨府,却被杨嗣昌好生埋怨了一番,“本是请你去军中把持大局,现在倒好,卢象升一纸奏章把你支得远远的,你还如何把持得了他!”
“杨大人是没瞧见他那目中无人的样子,咱怎能让他轻易得了战功!”高起潜不服气的说。
“你……!”杨嗣昌被高起潜一句话气得喉咙一堵,半晌才缓过劲来:“自己军队兵败,公公倒是看得开心!”
“哎~杂家这不也是为和议大计着想嘛。”高起潜也知自己话说得理亏,连忙软下语气找补道。
“就算是和议势在必行,也不能故意教卢象升兵败啊!这一败折损的,还不都是大明的军队,大明的脸面!”杨嗣昌心中烦躁,一边说着,手指狠命敲着桌面。
“杨大人这就是妇人之仁了。”高起潜眼珠转转,一时半刻间就编出一套辩解之言,“和议与否也不是咱两人说了算,这要看皇上的意思。杨大人想想,皇上已然被他说动了主战之心,若是放任他一胜再胜,皇上可还会再有和议之念?兵力本就悬殊,还有流寇作乱不休,就算他险胜几场,不过也只是一时的风光,谁能保证他最后当真能退敌?就算侥幸退了敌,谁又能保证建虏不再来犯?这一点杨大人比杂家清楚得多,既然是弯路一条,又何必要走,还是快刀斩乱麻,敦促皇上早行和议为是。”
高起潜这一番话终于是点中了那厢的心尖,只见杨嗣昌徐徐缓下一口气,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许久才又重新开口道:“只不过公公这手腕,倒是也是行得高明些啊。”他不咸不淡的说,“这样教人明白看着是公公从中作梗,于你于我,于和议大局,又有什么好处。”
“这……”这回高起潜也没了答话——那时本就是想出了这口心头之气,又哪里想了这么多……
“那公公可独自带过兵?”杨嗣昌又问。
“……杂家监军多年,独自带兵……想也不难。”高起潜咽咽口水,挤出几句话。
杨嗣昌看着高起潜含糊的样子,又是一番牢骚冲到嘴边,只是碍于他是宫里人,又难得是自己的同盟,才不得不生吞了回去,叹了口气,说道:“总之要想牵制卢象升,分兵是不行的。明儿个我去面见皇上,至于还能不能将兵力合拢一处……”杨嗣昌顿了顿,言语间颇有深意,“那就要看皇上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