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哥伦比亚也开始站出来澄清,表示电影中确实有一些植入广告,但并没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说的那么夸张。哥伦比亚又拿出刚刚发生的枪手质疑风波说事,表示这是竞争对手对《暗战》的恶意中伤。
随着舆论引导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暗战》中到底有什么广告产生了好奇之心,因为正如那项调查中显示的那样,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观影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暗战》中广告的存在。
等哥伦比亚的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开始操纵自身媒体对舆论风向进行扭转,引导公众厌恶《暗战》中的植入广告的时候,哥伦比亚直接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电影上映的第二个周末,也就是周六一大早,《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几分报纸同时刊载了哥伦比亚公司的一份声明。
“虽然根据调查,《暗战》中的植入广告并没有影响到广大影迷的观影感受,但为了感谢影迷的支持,经过电影制作和发行各方的沟通,我们还是决定将《暗战》中收到的200万美元植入广告费用回馈给广大影迷。自本声明发表之日起,观众可以用信件形式向以下地址寄送猜测的全部12个植入广告,我们将在电视节目直播当中,现场抽取200份全部正确的幸运观众,每人奖励10000美元的现金。”
随后,这则声明留下收信地址、截止日期以及诸如每个公民id只限一封信件,反复投递作废之类的反刷限制。
一瞬间,整个美国的媒体再次哗然,即使很多观众,也忍不住反应过来,这是明目张胆的炒作行为啊。
但即使发现了这一点,也阻挡不住很多观众的热情,毕竟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对于很多美国家庭来说,10000美元算是一笔巨款了。反正放假期间大家本来就有看电影的习惯,看什么不是看啊,如果看完电影,花几十美分弄个信封将心里的猜测邮寄出去,就可能获得10000美元的大奖,何乐而不为。而且,200人的中奖数目,看起来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这种声明发出的第二天,很多播放《暗战》的电影院都直接出现了爆满情况,发表声明当天,《暗战》就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当日票房,而周日的票房也达到了1100万,再加上周五的800多万美元票房,《暗战》第二个周末三天总票房达到了3200万,奇迹地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实现了将近20%的票房逆跌,也是这个暑期档唯一一部出现票房逆跌的电影。
而第二周七天过后,《暗战》再次拿到4900多万的次周票房,总票房已经达到了9200万。
相比起来,上映五周,票房已经开始疲软的《捉鬼敢死队2》到现在也只拿到了9000万美元出头的票房,而《蝙蝠侠》受到了《暗战》风潮的影响,第四周票房再次下跌44%,只拿到了1600万美元的票房,虽然累计票房达到了1亿6800万,但《蝙蝠侠》接下来的上映周内,票房如果再次出现40%左右的跌幅,票房就只能保持在千万级以内,而以《暗战》的票房走势,每周数千万的票房数据还可能保持三到四周,最终这个暑期档的票房冠军花落谁家还真的很难说。
这一结果,让很多电影公司都看得有些傻眼了,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很多高管都有一种幸福来得太快难以适应的虚无感,哥伦比亚公司的股票再次快速上扬,总市值在几周之内突破了45亿美元,已经初步达成收购协定的索尼变得焦躁起来,原本计划中九月末完成收购的,但索尼的负责人却数次发出请求,希望能在八月份签订最终协议,对方也意识到,如果《暗战》反超《蝙蝠侠》拿下暑期档票房冠军的话,这股价的上涨是肯定停不下来了。
当第三周《暗战》票房再次小跌26%,拿下3800多万票房的时候,疑惑不解的媒体就只能将这种趋势归结于群众对于飞来横财的渴望。
虽然很多电影公司也想要学习哥伦比亚这种抽奖模式进行宣传,但可惜的是,暑期档电影的上映风潮已经结束了,《暗战》可以说是最后一波上映的大制作电影,之前上映的电影再进行类似的宣传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而《暗战》之后上映的电影,基本上都是趁着暑期档末尾进场捞钱的不太被看好的作品,因此其他电影公司根本不敢砸出200万,哪怕是100万,也很少有人肯花出来的,毕竟,这种风险太大了,就算一部电影拿到一亿票房,院线分成之后,剩余一半也需要投资人、制作方、发行方各方进行瓜分,最后再交完税,利润通常只是百万级别的。像艾瑞克那样一部《小鬼当家》拿到上亿分成,在圈内绝无仅有,哪怕是目前公认最赚钱的《星球大战》系列,仅仅在票房上卢卡斯也拿不到那么高的利润。
而哥伦比亚这一次利用炒作植入广告的方式实现票房大逆转,也注定成为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被各大电影公司研究。
艾瑞克并不担心这种方式被人学去,因为这一次运作完全是剑走偏锋,说白了,一次两次还好,观众还会觉得猜测植入广告还挺新鲜的。一旦多用上几次,观众心里肯定会产生‘我是来看电影消遣娱乐的,不是来数广告的’逆反心理,再那么干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