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一十九节 脱衣服

第三百一十九节 脱衣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月时间,杨潮每天高强度的练习骑马,双腿的皮磨薄了,发红了,磨破了,结痂了,生心皮了,又磨薄了,发红了,磨破了,又结痂了……

如此循环往复,终于能安稳的坐在马上,不在感觉的脚下虚浮,能够策马奔腾,不在感到慌张,虽然还是做不到在马上拉弓射箭,但是挥刀已经不成问题。

作为一个十万人的统领,这就足够了。

军营中的发展也一直很顺畅。

有经验的练兵官操练下,新兵进步很快。

新江口此时不单单是一个兵营,而且还是一个生产基地。

杨潮从北方带回来五十多万难民,除了招募了五万士兵,最后还从中招到了一万工匠,其中铁匠就有两千人。

这些工匠加上五万士兵的家属,有十五万人都被杨潮带回南京安置,剩下的淮安和扬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家分了十多万安置。

带回南京的这批难民是个麻烦,统统放在新江口容纳不下,放到其他地方也是大问题,难民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一个世界性难题。

因为段时间内大量人口涌入任何一座城市,必然会拉低当地的工资,又会抬高当地的物价,对经济是一种沉重的压力,现代社会都处理不好难民问题,更不用说明朝了。

而且新江口原本就有近十万的难民,加上这十五万,二十多万的难民,如何养活?

幸好后来杨潮又在难民中补充了三万士兵,让绝大多数难民都有亲属当兵,军饷足以养活一家三口人了。

因此杨潮面对的,其实是这些人的住房问题。兵营显然不可能给他们住,兵营现在住房还紧张呢,北大营全部划做了工匠居住和作坊用。其他三面大营容纳十万兵已经是极限,要知道过去这里最多时候不过四五万人。现在已经在超负荷运载了。

因此只能让这些难民自行在荒地上搭建窝棚,还好营外有大片的荒地,结果就是新江口一片沿江岸边,原本准备开荒的地方,刹那间形成了一个二十多万人的贫民窟。

杨潮没有余力给他们改善条件,只能让他们单兵的家人慢慢接济他们,他们也在码头上打打短工,慢慢给自己盖房子。定居吧,这一块修了圩堤,靠近江面,在这里定居以后不会吃亏,都是江景房啊。

只要难民不出人道危机就好,杨潮更需要关心的是自己的产业。

招募到了足够的工匠,拨付了足够宽敞的营房给他们,就是要让他们生产的。

其中最需要关心的,则是鸟铳、火炮和铁甲的生产。

铁甲看起来最复杂,但是工艺要求其实最低。打制精铁片串起来而已,熟练的铁匠都能做到。

鸟铳最困难的地方在打造枪管。

由于材料限制,鸟铳打制都是用熟铁皮。中间用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这样的工艺其实也不算困难,熟练铁匠细心一些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步要链接,鸟铳抢光长度三尺以上。而熟铁皮很难直接打造出这么长的双层铁管,往往是用短铁管链接在一起。接口处采取错位对接,然后撒上白铜做助焊剂。焊接起来。

由于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这种链接的工作显然更为复杂,熟练工匠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好。

最困难的是第三步钻枪管。

由于用钢钎做冷骨来打造枪管,这时代的工艺既不可能做出完全圆的钢钎,也不能保证打造过程中的变形,因此初步打造出来的枪管孔径其实大小、曲直都不合格,和就需要用统一口径的钻头钻了。

明朝引进了专门的钻床钻枪管,基本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木架子,下方木架固定住枪管,上方木架固定把钻,两边各自一个人拉动钻孔,上方则控制木架沿着沟槽匀速下降,需要三个人同时操作,显然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机床。

杨潮很支持培养工匠使用机器的习惯,因此不惜重金打造了大量这种钻床。

并且花更多的钱进行改进,将木架换成更稳定的铸铁架子,把钻震动更小。

但是钻孔速度依然不能保证。

明朝没有高强度合金钻头材料,钻头用的是一种人工打造的堕子钢,其实就是一种高碳的冷淬钢,因此硬度不够,钻的时间久了会变形,毁坏枪管,十分影响钻枪管的速度,明朝工匠的经验是,一天能钻一寸,一根枪管要钻一个月,本来是最费时间的。

但是杨潮在海州时候就发现这儿问题了,现代的钻床不可能一个月钻一个孔,而现代钻头也会遇到发热问题,现代人解决的方法是用冷却液冷却,冷却液一般用水和油。

为了防锈,杨潮选择用油。

之后速度大大提高,不怕损耗钻头的情况下,一天能钻一根枪管,保护钻头的情况下,三天时间也足以钻一根,因此最影响速度的工序已经解决。

所以鸟铳制作的速度也大大提高,杨潮的兵营中制作一根鸟铳,只需要四天时间。

但是总产量还不算高,每天生产一百根鸟铳而已,相比其他工匠来说是非常恐怖,但是想比杨潮的投入,实在就太不给意思了。

以杨潮打造好后让陈金带人检查一遍,试射三十发后。在检查一次,全部合格才能投入使用,严密的程序造成的结果是。不算投资,光是其他的成本。每只鸟铳造价就达到三十两银子,还不如请兵仗局的工匠打造呢,人家才要二十两。

但这就是大规模生产和手工作坊的区别,有一个盈亏平衡点,杨潮相信随着产量继续拉高,和工匠技术的进步,不合格品的下降,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到时候十两银子打造一杆都不是没可能。

相比鸟铳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铸炮就差强人意了,以海州城二十个炮手为核心,在南京招募了一批铁匠,又找关系拉来了十几个南京的老铸炮匠指导,铸炮的质量是没有问题,但是铸炮的速度简直令人发指。

最重要的是制作炮模,阴干就需要半年时间,杨潮从去年十月后开始铸炮,到今年北上勤王才有第一批炮铸好。不但生产周期长,关键是合格率太低,工匠间流传。就是澳门的洋人工匠铸炮,十门可得一者,就堪称国手。

杨潮第一批泥模是一千门虎蹲炮的,按说铸造技艺最低,甚至都能用熟铁来锻打焊接,可依然九成不合格,在老金的严格检验下,最后只有一百门装备炮队,九百门只能重新融化掉了。

一个月下来。才能铸造十几门虎蹲炮,一两门大将军炮。至于红衣大炮暂时没有技艺,并没有开始铸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