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实力经过甲午战争之后仿佛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一般,战舰威力比以前的老北洋水师更上一层楼,不过谭延闿却明白,李鸿章时代的北洋水师人才却是钱买不回来的,而日本人也不会给他十来年的时间专门培养一批海军人才出来。
对于谭氏父子来说最为幸运的是无论是添置的四艘新战舰还是修复三艘战损战舰,这些都没有花那李鸿章留下来的一千万两银子,而是直接走得的战争军费——这些新安装的火炮都是李鸿章联系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制造的,新的蒸汽机系统是从英国订购的,改造的时候也是从英国和德国原厂请来的工程师协助进行改造。
谭延闿现在还无心照顾北洋水师,对他而言李鸿章都还只是表面上掌控了北洋水师,他也就不敢想自己能够彻底把北洋水师控制在掌股之中。李鸿章身为淮系首领,可是北洋水师除了提督丁汝昌之外,所有的主力战舰管带都是福建籍将官,对此李鸿章都没有办法,谭延闿就更不用说了,说到底还真应了沈静那些“养狗”理论,而这北洋水师正是已经长大的狗,关键时刻谭延闿根本没有办法将身家性命寄托在水师身上,倒是陆军刚刚开始组建,可塑性非常大,正是处于“狗崽”阶段,如果弄好了也就成了自己和朝廷对抗的一张王牌。
尽管沈静地“养狗”理论听起来非常别扭。但是在这个时代你不能不佩服这一理论,谭延闿就所知道的历史来考量的话,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在这个时代真正立足的唯一途径——翁同龢身为帝师又当如何?还不是一纸诏书直接抹掉会常熟老家去养老了么?向翁同龢这样的例子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还真的要走“养狗”之路。
谭延闿入住小站兵营之后,看到自己地房间立刻退了出来,一脸的阴沉。旁边那个专门修缮营房的小吏见风头不对便立刻凑上前来问道:“三公子,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属下立刻照办!”
谭延闿说道:“这间屋子难道是给总督住得么?我的房间只需要一个独立的院落,用不着这么华丽,内部装饰只需一床一桌三凳足矣,这间房间还是留到以后总督大人来巡视的时候再用!”
下面的官员哪里不知道谭延闿话中地意思,虽然有些恼怒这个总督公子确实是一个“事妈”,但也感觉到以后这练兵可不是状元郎摆出来给别人看的。多半是要动真格的。在陪过罪之后,这名小吏立刻安排了一个独立的院落——这本是给军官居住的,现在军官的级别还都没有定下来,正好挪过来给谭延闿这尊小佛爷来居住。
谭延闿没有将军官简单的分级,而是统统混编到队伍中,每名军官都要带兵,然后统一大考核之后,根据带兵的成绩和考试的成绩来确定最终的官衔禄位。这个方案已经都通报下去了,无论是从总督府侍卫队出身地还是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都可以获得一个非常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过这个方案终究还是给别人看的。谭延闿根据养狗理论是不可能让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人担任最高的军队指挥官,而且还必须是谭延闿第一批招募地侍卫队军人才有可能充任高级军官,剩下来的中级军官组织则是完全公平的竞争,谁有本事谁就上。
有资格成为军官的总督府侍卫队和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人在明白选拔程序后,都对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大部分都是相互认识的。因为谭延闿的总督府侍卫队最早的一批已经在北洋武备学堂学习超过一年地时间,他们彼此之间也都算熟悉。严格说来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人对侍卫队的军人还是非常羡慕的——他们受过地训练不比武备学堂的差,而且文化水平都很高,再经过武备学堂一年多的学习后,双方在军事理论上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距就是第一批总督府侍卫队的军人都是杀过人的,他们随便挑出一个来无论是在枪法还是个人搏斗,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说起来谭延闿手中掌握可以做军官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八十名侍卫队出身的军人加上七十名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人。六千军队能够有一百五十名军官可以说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不错的,比谭延闿想象中的要好多了。
在谭延闿的计划中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一天会成为全国督练新军的第一人,若不是老头子鬼使神差的当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也没有想着会将袁世凯训练新军的小站给提前抢占来训练督标。在他原先的设想中先是培养一批军事人才。这就是总督府侍卫队的由来,后来局事发展阴差阳错,侍卫队中最为优秀的
选派到德国留学学习军事,而自己则有机会来训练真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谭延闿看着操场上正在进行的队列训练,心中不由的感慨的想到。
以前为谭延闿训练总督府侍卫队的德国教官弗里德里希成为了他训练新军的顾问,而第二批侍卫队只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便全部进入北洋武备学堂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此时谭延闿依旧做着两手准备——在老头子执掌北洋之后,谭延闿不能确定老头子的能够在这个位子上做多久,但是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北洋的资源来培养真正的人才,这种选择注定是一条走精英化的道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六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根据谭延闿前生那点基本地军事知识,这个数量应该算是一个旅的编制,不过既然是训练新军,所以人虽然少了些,但他还是希望能够覆盖陆军所有的军种——三个营的步兵,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一个炮兵营,每个营的编制是一千人。。
这种编制显然是不合理的,弗里德里希也向他提出了自己地建议,去除炮兵营和工兵营,建立四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营,或是干脆不要骑兵保留炮兵。不过这个建议谭延闿拒绝了——如果训练得法,按照预计半年内他就可以将这支督标训练成型。那样他就可以将其摆出来给朝廷大员们过目了,如此一来他也可以申请新的军费来源——李鸿章留给老头子的一千万两银子看起来很多,但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管辖的事务也很多,花钱的地方更多,若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干出一番像样的事业来,新军军费的一百五十万两老头子根本就不会考虑。
一百五十万两在谭延闿心中也只够支撑七八个月地时间,所以在新军训练时间上对他而言压力是非常大的——只有让那些朝廷中的大佬们看到成绩,朝廷才会继续向他投资,关键就看他能不能迈过这个门槛,只要迈过去以后可就不是直隶来养新军了。而是全国来养新军。等到那个时候日子就好过了,而且军队的规模也会大幅扩大,而谭延闿之所以坚持这样不合理的兵种配置,也是为了以后迈过这道门槛后扩充新军,不致于自己的新军成为瘸子。
当然为了省钱,谭延闿在军队服装、帐篷、雨衣等装备采购上都是直接在抵羊纺织厂订货。这样可以取得成本价供货。还有所有训练的军械,这都是在天津机器局先打了空白条子的,而训练中所耗费的弹药则是要从军费中走的……种种措施之下,这军费总算是宽裕了些,谭延闿却没有节省地意识,反而将剩下来的经费用在改善军队伙食上面——此时新军的训练程度虽然赶不上第一批侍卫队的训练量,但是绝对居于全国陆军之首,谭延闿坚信过硬的军人都是练出来的。如果军人在这样严酷地训练之下连营养都保证不了,那就全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