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的机枪火力交叉,一个地堡有几个枪眼,跟刺猬一般,打了不到二十分钟,进攻部队伤亡三成,撤退了。
要塞南面。
这里是主战场,大炮轰炸的最猛烈。炸开了的几个地堡就在这里。鬼子冲锋,专门挑那几个炸开了地地堡的方向。
炸开的几个地堡不是真的,是假象。当初,一些碉堡过分脆弱,大家就想办法加固,一个瓦匠出身的人建议在上面盖一层东西,于是,穿外衣的办法就这样诞生了。
本着真假结合的原则,陈兴山想出了造假地堡的办法,目的就是吸引敌人的炮火,掩护真正的地堡。
南面也是在鬼子距离很近的时候才开火的。被炸开的的几个地堡附近几处泥土被捅开,形成了几个枪眼,枪眼很深,只见子弹飞出,不见枪口出露。
这里射击很猛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打死了一半以上的鬼子。
要塞西面。
要塞西面原来鬼子没有完工,工事是先遣军修的。因此日军认为这里是弱点,把这里当作重点,派了十几辆坦克,外加上千鬼子,想把这里先拿下来,然后进入要塞。
坦克在距离阵地不远的时候,阵地里开炮了,开了十几炮,打中了四辆坦克。剩余了几辆坦克调转炮口对着炮兵阵地开炮,形成了炮与炮对轰的局面。
这个时候,坦克侧面的几个地堡开火了。几个地堡是机枪发射,打步兵。但是其中一个却不是机枪。
日军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炮。这个炮很厉害,一下子就打毁了一辆坦克,接着,又是一炮,再毁了一辆坦克。打过四炮,毁了四辆坦克后,剩余的坦克注意到了这个地堡,又和这个地堡对轰。结果又被击毁一辆。
剩余的三辆坦克撤退下去,被其他大炮又打毁了一辆。
第一波进攻大败。最不能容忍的,是十辆坦克被对方炮兵击毁了。
这说明轰炸并没有摧毁兴山要塞。按照要塞的设计,轰炸应高至少炸碎了一大半的地堡,为什么地堡还这么多?
唯一的解释是先遣军把地堡加强了。
先遣军没有钢筋,如何加固?一定是用一些土办法。可能继续轰炸一下就够了。
第一次冲锋应该是个试探,不久,轰炸继续。这一次,飞机和大炮专门对着一个固定的地点轰炸。
轰炸结束,第二次冲锋又开始了。
对兴山要塞的进攻就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下去了。
攻击进行了十天后,进攻的鬼子已经失去了信心,认为要塞是攻不破的。死伤已经接近四千人了。坦克消耗了一大半,山炮的炮弹也不足了,飞机出动明显减少了。
要塞里情况还好。死伤只有不到两百,战士情绪还不错。
根据李兰池的建议,他的士兵替换了一部分陈兴山的士兵。由于这个轮换制度,战士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提高,伤亡率降低了。
鬼子的进攻也给他们造成了一些麻烦。一个是水井被炸毁了两口。好在还有一口。休息的士兵人数多,连夜在地下厨房的屋子里挖了一口水井。
另外,一个真正的地堡被炸开了。
这个地堡过分靠前,鬼子按照图纸分析后,决定重点突破,组织坦克加敢死队,付出三百多人和五辆坦克的代价才把它炸开。
炸开后,鬼子开始的时候试图冲进来,被打回去了。战士们在进出地堡的通道里垒了石头和沙袋,把入口堵死了。
夜晚,陈兴山派人到地面上,把被炸开的地堡附近的石头泥土堆在地堡上,一夜之间,被炸开的地堡的痕迹不见了。
攻击进行到第十八天,鬼子放毒气了。
这一天,鬼子的炮弹在整个要塞上爆炸,但是威力不强,炸弹爆炸后,冒出来的是黄烟,黄烟贴着地面慢慢地流动,顺着通气道进了要塞。
观察员把炸弹爆炸的古怪报告,谢承瑞大惊,道:“这是毒气,叫士兵赶紧离开有毒气的地方,用毛巾蘸水堵住最和鼻子。快!”
毒气处理及时,只死了三个人。好在鬼子不再放毒气了。
兴山要塞的鏖战吸引了几乎所有关注东北的人的目光。
但是,东北的当事双方的眼睛还放在西边的白城地区。那里也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