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天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天天小说 > 东汉末年立志传 > 第十二章 顾虑(二)

第十二章 顾虑(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汜水关,是天下少有的几处天险雄关,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所以又称为虎牢关。

汜水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是雒阳的京防屏障,关系着大汉朝京师的兴盛安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得汜水关,则必得雒阳,一年前张角之所以处心积虑地想联合颍川黄巾、南阳黄巾攻破汜水关,无非因为这个原因,只可惜天意难测,波才败北,导致黄巾军的势力被拦腰截断,随后又因张角病逝,黄巾军夺汜水关、破雒阳城的美好计划随之告吹。

而如今徐荣之所以能凭借数万士卒抵御关东联军数十万兵马,也无非是凭借虎牢坚固、汜水天险,但是徐荣万万想不到的是,孙坚竟然率军跨越了这道天险,到达了汜水关后,毕竟天险并不代表无法跨越。

中计了!

在得知此事后,徐荣懊恼万分,他万万没有料到关东诸侯竟然效仿汉高祖,用了一招,一面做出猛攻汜水关举动,一面却让孙坚攀山越岭,悄然无息地摸到了汜水关背后。

其实也怪不得徐荣,毕竟汜水天险实在太过于深入人心,谁会想到有人会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挑战嵩山险峻的极限呢?

想到这里,徐荣不禁暗暗叹了口气,在房内来回踱了几步。

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多懊恼也是于事无补,不如想想如何补救,这个道理徐荣显然不会不懂。

“既然是攀山越岭而来,孙坚所率必然是步卒,而且人数应当不会太多……”

身为汜水关守将,徐荣不会不清楚那所谓的天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华雄那日侥幸击败孙文台,至今不过半月,满打满算,孙坚跨越汜水天险应当在十日左右,再者,嵩山险峻之上,朝则云雾障目,夕则夜幕难行,可用于行军的时辰,不过寥寥,这样算来,十日光景看似紧迫,唔……如此看来,孙文台启程时麾下士卒不会太多,至多两千人左右,而能安然无恙到达关后的,恐怕仅有寥寥三、四百人……”

抚摸着下巴上的那一缕胡须,徐荣肯定地点了点头。

区区三、四百人,若在平日那显然是无足轻重,但关键在于此刻有数十万联军兵临关下,若是关前强攻之时,孙坚引人从关后杀入,就算区区三、四百人,也足以搅得汜水关鸡犬不安,毕竟汜水关是一座对外的关隘,换句话说,它对于来自雒阳方向、也就是汜水关后的进攻,防御能力比较薄弱。

尤其是王莽篡位之后,京师对了加强对汜水雄关的控制,将汜水关关后方向偌大一片城关拆除,以便于一旦此关陷落可以再次夺回,毕竟汜水关是京防重地,关系十分重大。

足足想了半宿,第二天起来后,徐荣一面力请吕布再次去关东联军营外搦战,一面派出整整三千骑兵去搜寻孙坚曲部踪迹。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高挂免战牌,避免与关东诸侯交战才是,但是要知道,昨日吕布才小胜一场,今日却高挂免战牌,任谁都会感到惊疑,更别说那些正等待着孙坚成功消息的诸侯们。

为此,徐荣便反其道而行,极力为自己一方造势,让关东诸侯难辨关内虚实。

但令徐荣颇为失望的是,孙坚好似遁入了山林,即便派出三千骑兵也无法探到他下落,这让徐荣感到十分头疼,如同锋芒在背,毕竟三、四百人说多不说,说少也不少,关键时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要命的是,率领这支奇兵的统帅正是关东联军首屈一指的猛将孙坚。

唯一能让徐荣感到安心的,无疑是天下无双的吕布此刻正在关中,但是他却不知,这位天下无双的温侯,这段日子也是心事重重。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无疑就是陈蓦。

说实话,吕布与陈蓦的关系并不亲密,当初之所以救他也只是看中了陈蓦的潜力,想利用他一同击杀董卓,两人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

就算吕布当初在雒阳当差,身前身后有陈蓦跟随,两人之间也很少交流,毕竟吕布性子冷淡,陈蓦为人木讷,两人都不是善于交流的主。

哪怕吕布亲自教授陈蓦武艺,教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仅是一些皮毛,以及他自身的经验之谈,但是陈蓦的成长却叫吕布感到了压力。

陈蓦是天生的悍将,性格刚毅坚韧,学以致用方面要明显强于普通人,而且十分善于模仿,前年与孙坚一战中,陈蓦从孙坚身上学会到了虎咆,并加以修改成为自己的绝技,而如今,又时刻模仿着吕布的运戟技巧,这一切都让吕布感到十分不安。

倘若是单纯的模仿,吕布或许不会在意,毕竟天下豪杰没有一个是靠着模仿他人出类拔萃的,但是陈蓦却能将偷学的技艺结合自身,这才是吕布暗暗忌惮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人物,只要给予他一定的成长时间,日后必定能成为令天下震惊、叹服的豪杰,这一点,吕布毫不怀疑。

在庆功宴后的某一日,吕布正在房中草拟送往雒阳的战报,拟着拟着,他麾下心腹大将郝萌捧着一卷竹策走了进来。

“温侯,徐将军叫末将拿这些予你!”

“何物?”吕布头也不抬地说道。

“乃是叛军近几日的动静呈报!”

“唔,放下,你先出去吧!”

“诺!”郝萌抱了抱拳正要退下,忽然吕布好似想到什么,掷笔于一旁,问道,“郝萌,依你之见,陈蓦此人如何?”

“陈蓦?”没走几步的郝萌转过头来,疑惑地望了一眼吕布。

陈蓦是吕布的副将,而且是相国董卓亲口任命的,这一切郝萌都知道,但是说实话,郝萌对于陈蓦并没有多大好感,一来是交情不深,二来,陈蓦从前的身份是个刺客,但凡武人都为之诟病的刺客。

不过话说回来,郝萌对于陈蓦也没有什么恶意,毕竟陈蓦一不贪功、二不贪权,除了性子冷淡一些外,也没有做出什么叫郝萌感到不满的事,简单地说,陈蓦与吕布麾下大将之间好比是井水不犯河水,所以,郝萌也没有理由去诋毁陈蓦,想了想,如是说道,“陈校尉此人……唔,还算是忠义之士吧!”

“忠义之士么?”吕布双手拄着下巴点了点头,随即低头思忖了半响,挥挥手叫郝萌退下。

此后的几天,陈蓦总感觉吕布对自己的态度有些诡异,时而冷漠不近人情,时而又显得亲热好似心腹,他哪里会了解此刻吕布心中的矛盾。

其实也难怪,天下间,任何一个师傅发现自己徒弟或许有朝一日会超过自己的迹象,总会感到压力倍增,吕布也是如此。

尤其是两人之间并没有多少交情,任谁都不希望自己教出一个日后能够比肩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的学生与自己作对。

当然了,吕布从未认为自己是陈蓦的师傅。

但是不管如何,吕布还是想尽早地将董卓除掉,为此,他迫切希望能够尽快铲平关外那些叛军,凯旋回京,但问题是,关外联军数十万,哪里是那般轻易便能解决的?

就在这时,雒阳发生了一场变故……

那是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汉太傅袁隗听闻侄儿袁绍、袁术联合十余路刺史太守启禀反董卓,猛攻汜水关,心中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两位侄儿果然是人上之资,看得出如今天下局势,不但联合了十余路诸侯,更叫袁家子弟担任盟军首领,若能成功攻破汜水关,诛杀董卓,袁家四门三公的声势与名望必定能更胜一筹;忧的是自己两位侄儿顺天应起兵,自己一家恐怕要有不测。

也不知是幸与不幸,袁隗与起发妻、大儒马融之女马氏一生无儿无女,如此一来,倒也免了后顾之忧。

袁隗平生最喜爱长侄袁绍,见袁绍起兵,他有心要助他一把,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或许是天意使然,那日袁隗早朝议事完毕,忽然看到有一骑兵斥候匆匆从城门方向驶入,待经过袁隗马车之时,不及转弯勒马,竟然一头撞在袁隗马车之上,昏迷过去。

袁隗也是有德之人,见有人因自己马车而受伤,心中也是内疚,但是当他下了马车后,却惊愕发现那名骑兵胸中有一卷竹策掉落了下来,拾起一看,竟然是徐荣呈报董卓的军情,其中记载着孙坚越天险绕到汜水关的事,叫雒阳提高警惕。

袁隗又惊又喜,孙坚何许人物?长沙太守,忠义之士,一身武艺冠绝江东。

此刻正是清晨,街上百姓、行人并不多,袁隗便叫家仆将那名骑兵抬上马车,连人带马回到了自己家中。

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的!

若是能联合长沙太守孙坚,保不定能将雒阳从恶贼董卓手中夺回来……

想到这里,袁隗当即遣尽家财,雇佣了一些重承诺、重信义的浪人、侠客,许下金银细软,养在家中,等待孙坚临近雒阳时来个里应外合。

他原以为截获一份徐荣的战报并无干系,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向董卓呈战报的并不只有徐荣,还有吕布。

待两日后,董卓收到了吕布的战报,而徐荣的战报却迟迟未到,董卓感到十分疑惑,一问城门守将,却道两日前已有徐荣派出的斥侯入得城中,董卓又惊又疑,当即下令全城搜查,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

首当其冲,董卓便想到了朝中那些先帝遗老、帝党老臣。

本来董卓也没想着和那些老顽固有什么冲突,毕竟此时刘辨已死、刘协继位,而他又是真心想辅助倾近董家的刘协,没理由为了一些小事闹地不可开交,但是遗失了一份战报,却让董卓想到了一些不太妙的事,尤其是当他也知道孙坚已经跨越汜水关时。

另一方面,见董卓满城寻找那名被自己软禁的斥候,袁隗就意识到失态不妙,眼看着那些西凉军丝毫不顾国家礼法,不顾一切冲入朝中大臣府邸搜查,袁隗又怒又惧,情急之下,唯有孤注一掷,一面叫家中的浪人、侠客在城内放火,期待孙坚能够看到;一面又叫他们刺杀雒阳四处城门的守将,毕竟那些都是董卓的心腹之将。

在此之前,袁隗已经暗中联络了一些朝中老臣,太尉杨彪、司徒王允等等,这些老臣见夜里城中火起,还以为是袁隗的谋划之一,当即派出心腹家仆加入了制造混乱的行列,以至于到最后人员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一些平日里对董卓不满的禁军、御林军、执金卫也相继反戈造乱,最后就连一些百姓也出来闹事,整个雒阳一片混乱。

勃然大怒的董卓连夜召心腹大将樊稠率一万飞熊军杀入雒阳,不管百姓、官宦,见人就杀,一直杀到天明,杀到城中尸骸遍地这才罢休。

事后董卓一查,愕然发现满朝文武竟然有大半参与了昨夜的造乱,勃然大怒的他真恨不得将那些朝中大臣全部诛杀,但经过李儒的劝说,董卓勉强是平息的怒气,仅仅将袁隗一门老小斩首示众。

虽说董卓不曾追究其他人,但是憋在他心中的那一口恶气,却直接导致雒阳城即将迎来的一场浩劫。

随后十余日,汜水关战况仍然胶持,朝中也见得多少平静,满朝文武都希望联军能够攻破汜水关。

为此,李儒向董卓建议迁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