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处南北两大山系之间、由渭河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地堑一一关中平原.原之南.有东西逶迤四百多公里的秦岭作为屏障.自西西东分布着高耸入云、沟壑万仞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南五台、翠华山、骊山以及挺拔而峭峻的华山.东延至豫西的崤山;原之北.有六盘山的余脉一一陇山.向东有千山、岐山、乔山、梁山、九山矍山、嵯峨山、尧山、及黄龙山等构成逶迤连绵的北山山系.
在平原之西.陇山由西北向东南同秦岭相接.阻隔关中西缘仅给渭水留出一条通道.而在关中平原东缘.咆哮于晋陵山间的黄河.自北直下.在韩城冲出龙门山之后.河面宽阔成为平原东端的天然界沟.由前所述可知.关中平原这四圣环山的地形.就构成了作为秦、汉、唐都城所在地的天然防线.
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四钥锁关.稳若磐石.历史上.如非关中内乱或内部统治者腐朽不堪.以致怨声载道.军心涣散.仅凭外部武力非数年之功.极难攻破.
不过自唐末以來.关中大地一分二.一半划入了陇右吐蕃人的统治范围.关中地盘缩水.这北萧关使不属关中所有.所以胡喜儿游说赵光美时.把这北萧关弃掉.用汾阳的金镭关代之.但是关中山脉环绕.同外界交往的通道处固然有处险关.像陇关、峣关、五里关、临晋关、牧护关、金锁关、石门关等等.可说是关隘林立.但处于关中向外的大道上.具有“锁钥”意义而起到控制作用.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门户则只有四个.那就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
萧关被吐蕃人占据多年.今又落入杨浩之手.则关中的北大门实际上已经打开.而吐蕃人连年征战.狼烟不息.早已被关中守军所熟悉.杨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尚波千.因为速度太快.关中宋军对此还一无所知.并不知道西夏军已气势汹汹.挥戈南下.
直至童羽、铁牛和柯馈恶的大军浩浩荡荡杀至陇山.陇山险要无比.据此东出.可控扼关中.据此南望.可夺汉中、巴蜀.陇山为六盘山余脉.绵延横亘几百里.乃长安之右辅.其南有宝鸡、大散关等关隘险要.扼关中、汉中、巴蜀之咽喉要冲;其山前则有陇关.控制着关中通向陇右的要道.
杨浩给小六、柯馈恶等人的命令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夺取关中;要尽可能的减小损失.多用智.少用力.能用平和手段谋之的.就决不动武.因为永庆公主所扮的“岐王赵德芳”参予其中.注定了对宋之战.是既打又拉.这并不是绝对的征服.过度的杀戳.反而会激起宋军的仇忾之气.不利用大计的施行.
至于具体措施.一概沒有.战机瞬息万变.并非杨浩所能掌握.所以已全权交与三位前敌指挥.这与赵光义的事必躬亲.恨不能直接指挥到一队一伍的具体行动截然不同.赵光义指挥伐辽一战.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只不过那时代沒有电话电报.他就是千手千眼观音附身.也无法对三十万大军一层次的将佐进行指挥.顶多具体到军、营一级.也正是因为权柄把持太重.所以辽军突袭入幽京时.周围各路宋军不敢妄动.只能守着本阵.眼睁睁看着敌军入城.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光义趴在驴车上逃之夭夭.各路大军才立刻群龙无首.退的毫无章法.从战无不胜马上变成了一败涂地.
杨浩在军队建设上十分注重军权君有.在军队的日常建设和训练上借鉴了泉军的一部分优点.但是对出征作战的具体指挥权.却绝对下放.给予前敌指挥人员充分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