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的内容是什么呢?还有到底有多少份诏书呢?
诏书前后不过五份;分别寄给了两种人,一种就是大汉皇亲,说穿了就是扬州刺史刘繇、荆州刺史刘表、益州刺史刘璋和豫州刺史刘备;而另一种人,则是兖州的张铭。
诏书内容也多有不同:
送给刘繇的诏书,是勒令他将袁术诛灭,为大汉看好扬州。只是整个诏书空洞洞,实际上就不看好刘繇;
送给刘表的诏书,无非是让他出兵收回南阳郡,为大汉看守好荆州。这位善文不善武,而且不能完全掌控荆州的皇叔,刘协只要求他拿下没什么兵力的南阳就算了。那里本来就属于荆州管,派他拿回来不过是本职工作。
送给益州刘璋的诏书,则是承认了他益州牧的身份,换句话说就是将张鲁定为‘犯上作乱’的‘逆贼’。此外,要求刘璋将嫡子送到长安,给他当个伴当。实际上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扣留质子威胁刘璋。
至于刘备的,算是刘备捡了大便宜了。先是这自立的豫州刺史得到了认可。随后更是续了族谱,将刘备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的皇室血脉,安了一个‘皇叔’的身份给他。最后要求也不难,大力展豫州,适当与刘繇一起夹击袁术而已。说穿了,刘协对这个‘皇叔’不太看好,但作为外援不嫌多而已。
最后送到张铭手中的诏书就有商量的余地,上面明确写着张铭为国效力,劳苦功高。加上又是先帝义弟,算是自己的‘假叔’。所以经过仔细考虑后,特封张铭为沛王,封地为沛郡。
没有要求张铭做什么,因为谁都看得出张铭的实力强大,到了必然扩张的瓶颈之后,自然会对外扩张。对手不是北面的袁绍,就是南面的袁术,没有他选。
也没有要求他到长安来受封。这种居心太明显的条件,只要还想留点后路,刘协就不会写。
可封王……
依大汉律:非大汉皇族,即刘姓不能封王。
也就是说,要么张铭换上大汉皇族的血统,并且将姓氏也换成刘姓。否则他不管多么劳苦功高,也别想当王。哪怕封王的命令,是出自大汉天子之手,也是不合法的命令。
祖宗的规矩,在封建社会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多少王朝几乎都是间接死在这个东西上面的。
那么问题现在就是,张铭要不要接受封王。若是张铭接受了,那么无疑是给天下有野心者的一个信号。可如果不接,那些一心等着张铭上位的世家臣子会不会心寒?
接受的话张铭就是其心可诛;不接的话无形中,就分化了张铭麾下的臣子。一份诏书就有那么大的用处,刘协为什么不写?
“那就好……对了,杨家温侯打算如何处置?”杨彪虽然功利了点,但朝中没有他和几个元老帮忙照看,自己还真应付不过来。
“杨家当然不能说灭就灭,但杨彪不能继续当政了,让他致仕吧!”吕布想了想,还是决定听从贾诩的话,折中一点。“不过杨彪之子杨修倒算是聪慧,要不征辟一下?”
“甚合我意,就招进宫中,当一个负责帮忙整理文书的郎官吧!”杨修还年轻,太早当大官没什么用处,那些挨了大半辈子的朝臣也不会同意。不过给他一个近臣的身份,日后提升他也可以少点阻力。
“文事繁多,你也需要一个秘书,就这样好了!”对于刘协没有将杨修放在更高的位置,吕布心里还是挺满意的。要是天没亮就给他大官,岂不是给杨家‘平反’了?而且矛头还直指自己,说自己做得不对?“他的官员名单准备好了没有?”
“嗯,濮阳兴、种拂、伏完等老臣官升一等;贾诩担任太尉一职,李肃担任司空一职,陈宫担任大司马一职。其实这个职位应该留给温侯的……”看了看吕布,刘协暂时没有继续说下去。
“没什么,就给公台好了,他的能力确实可以担任大司马一职!”要说完全投入他麾下的文人,除了李肃大概就是陈宫了。
不能否认,陈宫的思想并不特别纯洁。投身吕布麾下一是没人赏识,而是带着升官财,位极人臣的私心。但这年头,不想当大官的寒门不是好寒门,他有这个能力的话,就算给他当丞相又有何不可?
“文官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武官方面,还请温侯尽快拟定名单!”想想也没什么人忘记照顾的了,刘协也就将武官方面的安排让给了吕布。
“嗯,这个还在拟定,过两天给你!不过马腾担任凉州刺史,阎行担任司隶校尉这点,倒可以拿定主意……”凉州没马腾不行,而司隶除了阎行就曹性比较可靠,只是阎行能力更胜曹性,所以才这样安排。
“温侯,这凉州刺史是文官……”虽然明明知道不太可能成功,但刘协依然试着反驳一下。
“凉州的情况特殊点,如今那些异族大概看出了大汉动乱,所以凉州经常有异族入侵。一个文官出身的刺史,根本的不到凉州居民的认可,而马腾在凉州时间久,在那里名望比较大。只要他的儿子留在长安为质,倒也不担心他会玩出什么花样来!”很可惜,吕布无情的驳回了刘协的抗诉。
“唉,大汉四百年江山。没想到了协这一辈,天下皆贼尔……”感慨太祖统一天下,汉武大帝驱逐匈奴,汉光武帝中兴大汉的伟大成就。自己这个当后辈的,这皇帝当得却是如此的狼狈。
如今的大汉,天下皆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