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武林奇文的出处,则要从一年前,少年的家门劫难说起。
原来这少年名叫许诺,乃是大凉国人氏。
其父许国瑞,大凉国肃州少尹。
许家本是大凉国有名的书香门第,许国瑞也是出名的才子,兼xing正真。
在肃州任上极能为地方谋福,怎耐与肃世大尹髙术不和。
这高术是朝中户部尚书之婿,极尽贪腐之能事。却因与许国瑞同居一州为官,处处掣肘。
莫说贪腐公幤便是鱼肉乡里,亦要被许国瑞所止,无果便上书朝廷奏上一本。
使得高术直把许国瑞看做眼中钉,肉中刺,yu除之而后快。
也是天不逢时一年大旱,肃州本就是地瘠水少之地.
这天灾一来更是雪上加霜,民生困顿,饿殍遍野。
许国瑞便联合地方有识之土,饱学大懦联名上书,以求朝廷放粮赈灾。
高求早就时时盯着许国瑞,只等着许少尹做出些许出格的事,便要奏上一本。
这ri听细做禀报,许少尹上书赈灾一事,便知机会来了。忙唤了赵师爷来。
这赵师爷乃是一无德文人,本是有些才气,考取功名也是把稳之事。
却为了黄白之物,与人做了回讼师。
颠倒黑白,把一无辜之人生生判了死罪,真凶却逍遥法外。
这冤家听闻许少尹清正,便央了人递上状纸。
许少尹乃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官职只在高术之下。带天子司牧一方。
接得状纸便把案子重审了一回,终使得沉冤得雪,真凶得以正法。
其时那赵姓的师爷,正在京中应考,本认为可一朝金榜题名,却不想被官人,直接从考场上提走。
打了一顿板子,被革去了功名,蹲了几年苦窑,判了个永不录用。
待得经年回转故土,却不思悔改,只把许少尹暗中记恨。
央人与高术搭上线,这二人也是臭味相投,又具怀恨许少尹。
这姓赵的便作了高术的师爷。
听得高求说许少尹上书赈灾之事,赵师爷眼珠一转便献上计来。
当夜二人在密室拟好奏章,派了一亲信,十万火急送到京中高术老丈人手中。
这户部尚书本也是一正直儒者,怎奈年迈昏庸,一见奏章亦是一惊。
原来奏章中是参,许少尹无故向朝中索要钱粮,以中饱私囊。并谎报灾荒集党营私,其心不轨。
老尚书信以为真不敢独断,便急忙安排车轿携奏章面圣去了。
皇上一看奏章大惊,速派了监察大员前往肃州查办此事。
这监察大员姓王,乃老尚书的门生。
来到肃州便被高术接住,几番的宴请重礼下来,王监察也是心有疑惑暗道:
莫是事有蹊跷?
他在肃州一查,果与事实不符。怎奈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又及恩师之婿所托。只好胡乱的查了一回。
可是集党营私,心怀不轨,这些乃诛九族之罪,他自不敢轻言,回到朝中只说是中饱私囊。
刑部便将许少尹革职抄家,满门关押。
许少尹毕竟是朝廷亲派的地方大员,其罪到头来还是要皇上定夺。
这朝皇帝最恨营私舞弊之事,便给许少尹判了个满门发配西域,与披甲人为奴的结局。
最可怜的就是肃州那些名士,因联名上书之故亦受牵扯。
割去功名的有之,发配边陲的有之,充军的亦有之,总之都得了回无妄之灾。
而那王姓监察大员,回去后便闭门不出。
被高术算计了一回,做出这等逆天背道之事,心气郁结大病了一场。
再说那高术害了许国瑞,真正扬眉吐气了一回,与赵师爷等riri饮宴欢庆。